- 来源:
- 发布时间:
又是一个“三伏天”。大雨过后的巴渝大地,迎来30多摄氏度高温,格外闷热。早上8时15分许,马晓华和同事们一起整装出发。上午的作业任务主要是检修、测试机车电台,时间紧、任务重,通信工们不敢有一丝的懈怠,因为他们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时间一到,就要结束手中的活,否则就会影响铁路运输。烈日的炙烤下,机车工作间温度达到了50℃,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工作服,有时候汗水流进眼睛里也只能随手一抹,手上的工作也一刻不停,甚至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
马晓华,万南公司电务支部委员,公司宣传干事。怀着对铁路事业的憧憬和热爱,1993年,20岁的马晓华加入了万南铁路公司,成为了一名光荣的铁路通信工,精心检修铁路通信设备,确保火车运行“耳聪目明”。这个工作,他一干就是26年。
勤奋好学,工作力求精益求精
1993年,马晓华刚上班时,就被分到通信工区,对那些先进的通信设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个时候他还是一名热血青年,上班时的脏活、累活抢着干,在突击劳动中,他也总是冲在最前面,经常获得同事们称赞。
“千金在手,不如一技在身。”一位老师傅的话提醒了他。马晓华凭着一腔工作热情,四处收集资料,下班后总是把自己关在家里,广泛涉猎各种专业技术知识,刻苦钻研铁路通信技术,多渠道的寻师访友。硬生生的从一无所知的“小白”,在三年内掌握了公司所有通信设备的维护技术,使当时公司的铁路通信技术力量比较薄弱的现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并在实际工作中多次突破维修技术难关。
1997年出任通信工区工长后,马晓华带领工区技术人员一次次出色的完成通信设备维修和抢修任务。成为万南公司第一位非专业学校出身的专业技术人才。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人可以没有文凭,但不能没有知识。”于是,学习就成为了他十年如一日的常态。由于他出色的工作成绩,多次被公司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岗位能手。
尽职尽责,攻坚克难保生产
不但工作能力强,马晓华是个多面手,不管是通信设备故障,还是其他设备故障,他都有办法解决。员工都亲切的称他是“万金油”。他经常半开玩笑地说:“这个不难,只要你们平时多学多想,就学会了;不会的,我包教到会!”在他的指导下,站内一些通信设备的小故障,许多员工都能处理好。
在夏日里,机车内部的温度时常能达到70多度高温,机车电台因高温而运行异常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也给日常检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检修作业是科技含量颇高的“绣花”活儿,有时为了检修不能让双手沾上水,马晓华连汗水进了眼睛都不敢用手擦拭。一旦遇到“疑难杂症”,他在主机舱一蹲就是个把小时,处理完毕起身一看地上已然留下了两个湿湿的脚印。“铁路通信设备是火车的“耳朵”,24小时随时随地收发各种信息。”马晓华说,“我的工作就是保障它的耳聪目明”。
不忘初心,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
工作以后,从小对摄影感兴趣的马晓华就有一个愿望,就想用相机多记录些铁路的点点滴滴。于是,他省吃俭用购买了第一台数码照相机。之后阅读了大量书籍,并利用业余时间研究摄影技巧和四处采风、观摩,从简单的花草风景到社会人文纪实。在对社会人文、小人物生存状况关注、思索的不断深化之中,马晓华的镜头自始至终没有离开过铁路,大量描写一线生产员工生活、工作的生动摄影作品,引发了人们对于铁路生产各个方面的正面思考。而在马晓华自己看来,既是对铁路工作者辛苦工作的一份真实记录,也是对自己工人经历的一份浓情寄托。
每年高温季节,是铁路沿线最忙碌的时候,也是马晓华最忙碌的时候。被汗水浸湿的工作服、满头大汗的黝黑脸庞、一线的通信信号工,线务工,装卸工人的身影,都是马晓华善于捕捉的熟悉画面。他的一张张精美图片,深入地展示了万南铁路人工作和劳动的画面,从不同角度真实记录了新时代建设者的风采,弘扬工人伟大、劳动光荣的时代精神,讴歌“劳动美”。他的作品也多次获得重庆市、南川区、重庆交通开投集团摄影比赛奖项。
牢记使命,时刻心系群众
有人说,责任源于奉献。多年来,马晓华总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少计较个人得失。只要员工有困难,就像一个老大哥一样关心和爱护着身边的同事们。在公司重组过渡期间,工区员工思想波动较大,学习和工作的信心严重不足,作为工区工长,也是一名党员,除了加强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推进,马晓华时常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个别职工思想上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使其对新公司的接任渐渐恢复了信心。同时带领工区员工一起,针对当前新通信设备和电力设备的安全操作和维护进行适应性理论学习,并顺利地通过了岗位职业鉴定考试,对公司重组后的平稳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我热爱我的工作,我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我希望自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地方铁路事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马晓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